各学院(系、室、所):
为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对2023-2024-2及2024-2025-1学期开展全英文授课等五类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进行认定。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认定课程须为已列入各年级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2023-2024-2学期、2024-2025-1学期开设的课程。
二、课程类型及基本要求
课程类型主要分为全英文授课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课程、示范课以及开新课。
(一)全英文授课课程:指整个教学环节中全部使用英语授课的非语言类课程。英语语言类、专业英语类课程及外教用母语讲授的课程不列入全英文教学课程范围。
模式 | 教材或讲义 | 授课用语 | 板书与课件 | 作业与考试 |
全英文教学 | 英语 | 英语 | 英语 | 英语 |
(二)双语教学课程: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英语、汉语为教学语言,且英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总学时50%及以上的课程。英语语言类及专业英语类课程不列入双语教学课程范围。
模式 | 教材或讲义 | 授课用语 | 板书与课件 | 作业与考试 |
双语教学 | 英语 | 双语 (英语50%及以上) | 双语 (英语50%及以上) | 英语和中文 |
(三)研究性教学课程:指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活动应达到如下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1.基于问题或项目开展课堂活动。 | 问题或项目应满足: (1)学生需开展课外阅读才能回答问题、完成项目。 (2)学生自主完成。 (3)问题或项目的结果是开放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项目的性能指标是可以不断追求提升的。 |
2.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 | 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研讨,课后延伸完善和实践。 |
3.注重过程性评价。 | 明确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过程数据采集方案,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
4.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 | 运用课堂管理工具,实现教学的过程记录。 |
一次研究性教学活动2-3学时为宜,建议按体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单次或多次的学时数申报,做好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四)开新课:指任课教师讲授学校从未开设过的课程,或吸收最新成果,教学内容更新达60%以上的课程,需提供课程标准的新旧对比标识。
(五)示范课:指学院组织的,具有观摩和示范效应的公开课,每次1-2学时。
三、其他
(一)学院对申请五类教学模式改革认定的课程进行审核,提交相关材料清单如下:
模式 | 课程大纲 | 授课计划书 | 教材 | 教案 | 作业 | 其他证明材料 |
全英文教学 | √ | √ | √ | √ | √ | 学生作业样本等材料 |
双语教学 | √ | √ | √ | √ | √ | 学生作业样本等材料 |
研究性教学 | √ | √ | √ | 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教学过程记录总结等 | ||
开新课 | √ | √ | √ | 更新60%课程内容的,需提供课程大纲对比标识 | ||
示范课 | 海报、示范课场景照片、报道、教学反思等证明材料 |
(二)申报课程汇总于《全英文授课等五类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定汇总表》,学院签字盖章。
以上材料请于2024年12月18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质量科(逸夫楼6-121),电子档发jyk@ntu.edu.cn邮箱,联系电话:85012071。
附件:
1.2024年度全英文授课等五类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定汇总表.xlsx
教务处
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