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群“一体两翼”建设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17-04-18      文章访问量: 1233

医学院王晓冬、陈雪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整个医学教学体系内最难学课程之一,如何与学生一起跨过医学知识学习道路上首个拦路虎,让新生尽快渡过彷徨期,有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树立信心,成为本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利用本课程相关的国家教学团队、省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大胆转变教育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延伸教学手段,构建了以课程群为主体,课内、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相结合的“一体两翼”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新生提供一个开放、多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组建“一主八辅”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群改革主体。将原先传统专一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按需分为3种教学模块(906345学时),作为主修课程;同时新设“医学细胞生物学”、口腔组织胚胎学、“比较组织学”、生殖医学和健康生物光镜标本技术病理实验技术基础组织工程学“PBL整合课程等八门选修课程。这样既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广度与深度的不同要求,同时也增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环节。

其次,着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进行课堂内教学方法改革与拓展。一是拿出部分课时开设“学生小论坛”及专设“PBL整合课程”,“学生小论坛”中学生自主就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当前的生物医学研究进展及与临床相关的新闻热点等进行选题,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收集资料、制备课件、演讲陈述、讨论交流,教师仅是观察员;“PBL整合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衔接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问题,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二是课堂上以通俗易懂的临床问题作为每章节的引子,融入“早临床”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环节,如讲“上皮组织”时以癌症”引导,“软骨与骨”与组织工程”结合。三是留下相关临床或科研的课外拓展小文章供阅读,并写心得体会。四是实验课绘图做作业,并鼓励用绘图作学习笔记,进行绘图竞赛,这样通过绘图加深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形态知识理解与记忆。利用这系列方法改进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达到良好效果,更关键的是给他们整个医学学习生涯有了个良好开端。

再者,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协同教学手段延伸,让学生进入泛在学习模式,在课外不受时空限制的获取教学资源,完成自学、虚拟实验、练习自测、师生互动,了解学习效果,达到形成性评价目的。利用校园网Blackboard平台和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学习系统,将主编省重点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配套省特等奖多媒体课件、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微课程、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试卷库及数字切片库等优势学习资源供开放使用。此外,还通过导师制,从学习、生活、职业、情感等全方位关心和帮助学生成长;带领他们进入教师课题组,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和活动。

课内改革教学方法与课外融入泛在学习体系分别为“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群建设发挥作用的“两翼”,串联起课堂内、外,彼此相辅相成,共同辅助学生的成长!

最后,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就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使之相配套。将过去终结性评价方式的课程成绩仅依赖单纯书本知识掌握度考核,改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首次将综合能力等级,如“学生小论坛”、“PBL整合课程”中学生文献收集及整合、沟通交流和泛在学习中学生的活跃度等,作为最终课程成绩的组成。从评价角度全面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融合越来。

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特色,未见国内高校相似报道。过去几年里,分别在中国解剖学会年会、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分会暨教研室主任会议、省内相关会议上作了专题交流,得到国内同行,特别是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顾晓松院士及全国组织胚胎学分会的主任委员李和教授、周德山教授等好评,认为是一种针对性强、形式很好的课程改革思路及尝试,对同类学校有指导作用。

构建的“一主八辅”课程群,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运行,可供校外访问浏览,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程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配套教材体系,其中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省重点教材,已有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大学、滨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南通大学等十多所学校使用,至今销售25000多册;另几本教材或教辅材料也经多次印刷出版。制作的本课程整套多媒体课件获得省优秀多媒体课件特等奖,并在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资源网站上共享,同行会员评论该套课件“用了很多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本课程系列微课也获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组建的数字切片库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部分,而该中心本身在全国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本课程试卷库(100套)也获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课程教学改革,在学院、学校内部起到了示范作用,医学类的其他课程也纷纷参考此改革经验,腾出总课时的10%,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同时在省内同类高校,尤其是本课程的同行中得到认可,并在他们的教学改革中得到借鉴。我们还积极将教学改革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近年在相关专业权威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解剖学杂志》等公开发表相关教学改革论文20多篇,这些论文得到同行的关注,已被下载700多次,他人引用30多次。

课程内“学生小论坛”、“PBL整合课程”实践已在3个年级中进行,共1000多位同学参与。学生们纷纷感受到这是一个很好参与和尝试的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思考问题时,多了一份崇高的职业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了“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为学生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思想、自主沟通、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创造了适宜环境。

利用省优势学科和省品牌专业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师作为导师,在全程辅助学生成长的同时,积极吸引学生进入课题组,接受科研和创新能力训练,先后发表10多篇科研论文,并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品被推荐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